MLN币是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数字货币,全称为Melon,由Melon协议开发团队于2017年2月推出,构建去中心化的数字资产管理平台。作为Melon协议的原生代币,MLN币的核心功能包括支付交易手续费、参与平台治理以及激励生态贡献者。其发行总量为1000万枚,采用两阶段发行机制,首次发行70%(700万枚),剩余30%逐步释放。Melon协议由瑞士金融科技公司Monetas AG主导开发,团队成员包括来自高盛、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机构的专业人士,技术基础依托以太坊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资产管理,目标是为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提供高效、透明的加密资产配置工具。
MLN币依托去中心化金融(DeFi)赛道展现出强劲潜力。全球数字资产管理需求激增,Melon协议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基金创建、策略执行和风险控制的自动化,显著降低了传统资管行业的中间成本。2024年测试网升级后,MLN币在跨链互操作性和交易速度上取得突破,支持与Polkadot等公链的资产互通。行业分析师MLN币的稀缺性设计(固定总量)与机构投资者对合规DeFi产品的兴趣形成共振,其价格在2025年上半年稳定在19-22美元区间,较2023年低位上涨逾300%。尤其MLN团队与黑芝麻智能等芯片厂商的合作,为AI算力市场的支付结算提供了新场景,进一步拓宽了应用边界。
市场优势集中体现在技术架构与合规布局上。MLN币采用混合型验证机制,结合概率学习证明(Proof-of-Learning)和Truebit式激励游戏,在保证交易安全性的同时将验证成本降低40%。相较于同类资管代币如BNT或COMP,MLN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模块化设计——开发者可通过RepOps库快速构建定制化基金策略,而管理者能设置阶梯式绩效费(最高20%),这些功能均通过MLN币结算。Melon基金会早在2021年便获得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(FINMA)的合规指导意见,成为首批满足反洗钱(AML)标准的DeFi项目,这为其在欧洲和亚洲市场的拓展奠定了信任基础。
使用场景已从单纯的资管工具扩展至多元生态。除基础的基金治理和交易费支付外,MLN币现可应用于跨境支付(通过合作方实现美元/欧元兑换)、硬件设备质押(如参与AI训练的GPU算力租赁)以及去中心化保险衍生品定价。2025年第一季度,基于MLN币的流动性即服务(LaaS)协议上线,允许持有者将代币存入智能合约池,为小型对冲基金提供启动流动性并获取年化8-15%的收益。更前沿的探索包括与文旅项目的结合——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利用MLN币驱动的数字人楚音,在博物馆场景中实现文物NFT的自动化交易和版权分成,展示了其在文化数字经济中的创新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