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强东公开宣布京东布局稳定币属实,但当前尚未正式发行产品,且公司已针对市场误传发布辟谣声明。这一动态引发行业对互联网巨头涉足数字货币合规路径的密切关注。

2025年6月,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在公开分享会中首次确认,稳定币已被列入集团六大创新项目,计划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申请牌照,目标是通过区块链技术重构跨境支付体系,将企业汇兑成本降低90%并实现秒级到账效率。他进一步透露,京东稳定币将先服务B端企业跨境结算,未来逐步向C端消费场景渗透,最终实现全球消费使用京东稳定币支付的愿景。该战略被解读为京东对万亿级稳定币市场的关键布局。

京东旗下京东币链科技披露了稳定币的核心框架:采用公链发行模式,与港元或美元等法定货币1:1锚定,储备资产由持牌金融机构托管并定期审计。公司自2024年7月成为香港金管局首批稳定币沙盒参与者后,已推进至沙盒测试第二阶段,聚焦跨境支付、投资交易及零售支付三大场景验证。测试合作方包括香港注册企业、合规交易所及京东港澳站等生态端口,凸显其整合电商场景的战略意图。
全球监管动态为该计划提供了政策窗口。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,中国内地企业蚂蚁集团、小米等亦表态申请香港牌照。美国参议院同期通过GENIUS法案建立联邦监管框架,欧盟MiCA法案同步推进,多国加速立法标志着稳定币进入主流金融监管体系。京东币链科技虽积极筹备牌照申请,但明确表示尚未开始发行稳定币,并警告市场警惕借京东稳定币名义的欺诈行为。

市场争议聚焦于企业表态与实际进度的落差。刘强东高调宣言后,京东币链于6月30日紧急辟谣,否认发行计划和社区建设,强调所有获取京东稳定币的信息均涉嫌欺诈。这种矛盾姿态折射出创新业务在监管合规与技术落地间的平衡难题。行业分析师互联网巨头凭借支付生态与用户基础具备先发优势,但储备资产透明度、反洗钱机制及跨境监管协调仍是核心挑战。
